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of "对科学革命、范式、科学共同体的再思考:以固体力学为例"
(Created page with "To be finished") |
|||
Line 1: | Line 1: | ||
=开题报告:对科学革命、范式、科学共同体的再思考== | |||
托马斯·库恩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中系统地、独创性地对科学演进的过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范式”概念。《结构》将“范式”定义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20~29页。],而这种“公认范例”可以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于是,科学演进的过程可以概括为:由建立在特定范式之上的“解谜”的常规科学,到出现既有范式无法解释或应对的反常,再到随反常现象而来的“显著的专业不安全感”从而引发危机,最终通过范式转换的方式完成科学革命,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被一个与其完全不能并立的崭新范式所取代。这一概括以及背后的细节对科学工作者更好地认识科学发展以及在科学中自我定位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本文将结合《学术之道》课程中朱邦芬、王训、姚期智等教授的讲座,探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科学革命的过程与前后的科学知觉转变、新时期学科交叉环境下的科学范式、人在科学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行为准则。以上三条内容是基于《结构》中重要的概念:科学革命、范式、科学共同体的再思考。前两者聚焦于科学发展的历程,而后者聚焦于科学工作者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受到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科学自身的发展和科学的参与者这两方面提出新的思考。 | |||
=一、科学革命与科学知觉的转换= | |||
科学演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科学知觉的转换[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94~113页。],尤其体现为科学共同体集体或其中有卓越贡献的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并且常规科学与渐进式的思维演变、科学革命与思维的跳跃往往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如:《结构》中提到的天文学范式转变、王训教授讲座中提到的赵忠贤院士将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提升至超过麦克米兰极限,都是思维跳跃带来科学突破 |
Revision as of 01:23, 27 October 2021
开题报告:对科学革命、范式、科学共同体的再思考=
托马斯·库恩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中系统地、独创性地对科学演进的过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范式”概念。《结构》将“范式”定义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20~29页。],而这种“公认范例”可以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于是,科学演进的过程可以概括为:由建立在特定范式之上的“解谜”的常规科学,到出现既有范式无法解释或应对的反常,再到随反常现象而来的“显著的专业不安全感”从而引发危机,最终通过范式转换的方式完成科学革命,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被一个与其完全不能并立的崭新范式所取代。这一概括以及背后的细节对科学工作者更好地认识科学发展以及在科学中自我定位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本文将结合《学术之道》课程中朱邦芬、王训、姚期智等教授的讲座,探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科学革命的过程与前后的科学知觉转变、新时期学科交叉环境下的科学范式、人在科学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行为准则。以上三条内容是基于《结构》中重要的概念:科学革命、范式、科学共同体的再思考。前两者聚焦于科学发展的历程,而后者聚焦于科学工作者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受到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科学自身的发展和科学的参与者这两方面提出新的思考。
一、科学革命与科学知觉的转换
科学演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科学知觉的转换[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94~113页。],尤其体现为科学共同体集体或其中有卓越贡献的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并且常规科学与渐进式的思维演变、科学革命与思维的跳跃往往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如:《结构》中提到的天文学范式转变、王训教授讲座中提到的赵忠贤院士将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提升至超过麦克米兰极限,都是思维跳跃带来科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