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of "对科学革命、范式、科学共同体的再思考:以固体力学为例"

From PKC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Line 4: Line 4:
科学演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科学知觉的转换[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94~113页。],尤其体现为科学共同体集体或其中有卓越贡献的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并且常规科学与渐进式的思维演变、科学革命与思维的跳跃往往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如:《结构》中提到的天文学范式转变、王训教授讲座中提到的赵忠贤院士将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提升至超过麦克米兰极限,都是思维跳跃带来科学突破的范例。而另一方面,科学的演进,尤其是范式转换,也可以带来包括思维方式在内的科学知觉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几乎内化为新范式的一部分。库恩强调:“科学接受一个新范式之后,将产生视觉的、知觉的及其他心理的转变,已至会以与以前不一样的方式来看这个世界,也可以说,生活于或工作于一个新的世界中”[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94-113页。]。例如《结构》中提到的:化学范式转变后,新范式下的化学家“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工作”[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94-113页。],足以体现科学知觉发生的颠覆性变化。
科学演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科学知觉的转换[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94~113页。],尤其体现为科学共同体集体或其中有卓越贡献的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并且常规科学与渐进式的思维演变、科学革命与思维的跳跃往往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如:《结构》中提到的天文学范式转变、王训教授讲座中提到的赵忠贤院士将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提升至超过麦克米兰极限,都是思维跳跃带来科学突破的范例。而另一方面,科学的演进,尤其是范式转换,也可以带来包括思维方式在内的科学知觉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几乎内化为新范式的一部分。库恩强调:“科学接受一个新范式之后,将产生视觉的、知觉的及其他心理的转变,已至会以与以前不一样的方式来看这个世界,也可以说,生活于或工作于一个新的世界中”[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94-113页。]。例如《结构》中提到的:化学范式转变后,新范式下的化学家“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工作”[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94-113页。],足以体现科学知觉发生的颠覆性变化。
对于今天的人类是否面对着新一轮的颠覆性科学革命,学界普遍的观点是:目前人类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 黄欣荣.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05):13-18.]而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严峻事实,因为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而新的工业革命和经济革命必然以科学革命作为先导。而纵观当下世界,信息时代的全球信息的联通与共享、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初见成效,不难预见新的通讯技术与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即将来临的科学革命的基本样貌。
对于今天的人类是否面对着新一轮的颠覆性科学革命,学界普遍的观点是:目前人类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 黄欣荣.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05):13-18.]而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严峻事实,因为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而新的工业革命和经济革命必然以科学革命作为先导。而纵观当下世界,信息时代的全球信息的联通与共享、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初见成效,不难预见新的通讯技术与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即将来临的科学革命的基本样貌。
回顾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其科学方法论从宏观来说主要由整体论和还原论这两种方法论体系构成,而整体论又随着西方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分析、还原科学的兴起而走向衰落。[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1990(01):3-10+64.]随着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还原论被近代科学视为一种万能的科学方法论用于刻画世界,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基于超越还原论的复杂性科学逐渐兴起,沉寂千年的整体论也随着复杂性科学而逐渐复兴。在这场变革中,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以及背后蕴含的全新思维方式,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而大数据时代的变革首先是思维变革,继而影响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舍恩伯格著,周涛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第5页。]同时他也指出了这种思维转变的核心特点: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即只需知道“是什么”而不去关注“为什么”。这恰恰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性,具体还体现在:不关注随机样本,而是关注全体数据;不要求精确性,而是追求混杂性等等。由于大数据技术处理了所涉及问题的全部数据,这就使得整体论中全面、完整把握对象的思想有了完整的体现和科学的表述,而另一方面,对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处理也部分应用了还原论中的方法。这也与过去科学中追求统一化、标准化的科学逻辑不同,
回顾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其科学方法论从宏观来说主要由整体论和还原论这两种方法论体系构成,而整体论又随着西方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分析、还原科学的兴起而走向衰落。[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1990(01):3-10+64.]随着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还原论被近代科学视为一种万能的科学方法论用于刻画世界,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基于超越还原论的复杂性科学逐渐兴起,沉寂千年的整体论也随着复杂性科学而逐渐复兴。在这场变革中,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以及背后蕴含的全新思维方式,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而大数据时代的变革首先是思维变革,继而影响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舍恩伯格著,周涛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第5页。]同时他也指出了这种思维转变的核心特点: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即只需知道“是什么”而不去关注“为什么”。这恰恰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性,具体还体现在:不关注随机样本,而是关注全体数据;不要求精确性,而是追求混杂性等等。由于大数据技术处理了所涉及问题的全部数据,这就使得整体论中全面、完整把握对象的思想有了完整的体现和科学的表述,而另一方面,对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处理也部分应用了还原论中的方法。这也与过去科学中追求统一化、标准化的科学逻辑不同,人们无需再将问题在理论层面进行简化,把复杂、多样的东西首先通过还原论还原到一个基点,从而更加有助于科学工作者接近事实的真相。从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知觉转变的角度来说,即将到来的科学革命甚至要比以往任何科学革命来得更加彻底、有更深远的影响。

Revision as of 01:23, 27 October 2021

开题报告:对科学革命、范式、科学共同体的再思考=

托马斯·库恩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中系统地、独创性地对科学演进的过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范式”概念。《结构》将“范式”定义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20~29页。],而这种“公认范例”可以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于是,科学演进的过程可以概括为:由建立在特定范式之上的“解谜”的常规科学,到出现既有范式无法解释或应对的反常,再到随反常现象而来的“显著的专业不安全感”从而引发危机,最终通过范式转换的方式完成科学革命,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被一个与其完全不能并立的崭新范式所取代。这一概括以及背后的细节对科学工作者更好地认识科学发展以及在科学中自我定位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本文将结合《学术之道》课程中朱邦芬、王训、姚期智等教授的讲座,探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科学革命的过程与前后的科学知觉转变、新时期学科交叉环境下的科学范式、人在科学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行为准则。以上三条内容是基于《结构》中重要的概念:科学革命、范式、科学共同体的再思考。前两者聚焦于科学发展的历程,而后者聚焦于科学工作者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受到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科学自身的发展和科学的参与者这两方面提出新的思考。

一、科学革命与科学知觉的转换

科学演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科学知觉的转换[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94~113页。],尤其体现为科学共同体集体或其中有卓越贡献的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并且常规科学与渐进式的思维演变、科学革命与思维的跳跃往往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如:《结构》中提到的天文学范式转变、王训教授讲座中提到的赵忠贤院士将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提升至超过麦克米兰极限,都是思维跳跃带来科学突破的范例。而另一方面,科学的演进,尤其是范式转换,也可以带来包括思维方式在内的科学知觉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几乎内化为新范式的一部分。库恩强调:“科学接受一个新范式之后,将产生视觉的、知觉的及其他心理的转变,已至会以与以前不一样的方式来看这个世界,也可以说,生活于或工作于一个新的世界中”[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94-113页。]。例如《结构》中提到的:化学范式转变后,新范式下的化学家“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工作”[ 《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94-113页。],足以体现科学知觉发生的颠覆性变化。 对于今天的人类是否面对着新一轮的颠覆性科学革命,学界普遍的观点是:目前人类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 黄欣荣.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05):13-18.]而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严峻事实,因为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而新的工业革命和经济革命必然以科学革命作为先导。而纵观当下世界,信息时代的全球信息的联通与共享、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初见成效,不难预见新的通讯技术与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即将来临的科学革命的基本样貌。 回顾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其科学方法论从宏观来说主要由整体论和还原论这两种方法论体系构成,而整体论又随着西方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分析、还原科学的兴起而走向衰落。[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1990(01):3-10+64.]随着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还原论被近代科学视为一种万能的科学方法论用于刻画世界,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基于超越还原论的复杂性科学逐渐兴起,沉寂千年的整体论也随着复杂性科学而逐渐复兴。在这场变革中,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以及背后蕴含的全新思维方式,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而大数据时代的变革首先是思维变革,继而影响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舍恩伯格著,周涛译,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第5页。]同时他也指出了这种思维转变的核心特点: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即只需知道“是什么”而不去关注“为什么”。这恰恰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性,具体还体现在:不关注随机样本,而是关注全体数据;不要求精确性,而是追求混杂性等等。由于大数据技术处理了所涉及问题的全部数据,这就使得整体论中全面、完整把握对象的思想有了完整的体现和科学的表述,而另一方面,对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处理也部分应用了还原论中的方法。这也与过去科学中追求统一化、标准化的科学逻辑不同,人们无需再将问题在理论层面进行简化,把复杂、多样的东西首先通过还原论还原到一个基点,从而更加有助于科学工作者接近事实的真相。从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知觉转变的角度来说,即将到来的科学革命甚至要比以往任何科学革命来得更加彻底、有更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