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of "兰晨峻-《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
(2 intermediate revisions by the same user not shown) | |||
Line 19: | Line 19: | ||
'''·总结分析''' | '''·总结分析''' | ||
当今社会,在人们看来,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事实、理论和方法不断积累的过程,而科学史是一门记录成功积累过程和积累障碍的编年史学科。在我看来,这是个误区,我们在某些方面被教科书误导了。<ref | 当今社会,在人们看来,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事实、理论和方法不断积累的过程,而科学史是一门记录成功积累过程和积累障碍的编年史学科。在我看来,这是个误区,我们在某些方面被教科书误导了。<ref name="刘钢导读" /> | ||
=常规科学的形成和本质= | =常规科学的形成和本质= | ||
Line 43: | Line 43: | ||
'''·总结分析''' | '''·总结分析''' | ||
首先,明确两个基本概念:“常规科学”和“范式”<ref | 首先,明确两个基本概念:“常规科学”和“范式”<ref name="科学革命" />。我认为,“常规科学”是指以一定的科学成果为基础的研究,这些科学成果,是科学共同体进一步实践的基础。“范式”是有一批坚定的支持者的成就,这些成就使他们脱离了其他竞争性的科学活动模式,并能不断为新的实践者留下未解决的问题。此外,在共同范式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人,都遵循同样的科学实践规则和标准。 | ||
在科学发展的初期,学派林立,争论不休。而范式的建立结束了这场争论,使事实的收集和理论的阐明成为一项极具指导性的活动,并激励科学家们从事更为准确和深入的工作。 | 在科学发展的初期,学派林立,争论不休。而范式的建立结束了这场争论,使事实的收集和理论的阐明成为一项极具指导性的活动,并激励科学家们从事更为准确和深入的工作。 | ||
Line 89: | Line 89: | ||
那么,如果一个科学共同体接受了单一的范式之后,这种范式所允许的更专业和更深入的研究的本质是什么? | 那么,如果一个科学共同体接受了单一的范式之后,这种范式所允许的更专业和更深入的研究的本质是什么? | ||
在我看来,范式就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也是一个需要在更严格的条件下进一步定义的对象。当范式首次出现时,其应用范围和准确性极为有限。因此,常规科学的目的不是发现新现象和理论,而是要澄清范式所提供的现象和理论。<ref>托马斯*库恩著,范岱年,纪树立等译.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J].2004.</ref> | 在我看来,范式就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也是一个需要在更严格的条件下进一步定义的对象。当范式首次出现时,其应用范围和准确性极为有限。因此,常规科学的目的不是发现新现象和理论,而是要澄清范式所提供的现象和理论。<ref name="范岱年">托马斯*库恩著,范岱年,纪树立等译.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J].2004.</ref> | ||
我认为,在常规科学的研究中,通常只有三个焦点:一是用范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即确定重要的事实;二是直接与范式的预测相比较,即理论与事实相一致;三是阐明范式理论的经验工作,解决范式理论的模糊性,以及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即阐明理论。总的来说,常规科学时期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让范式更具有说服力。 | 我认为,在常规科学的研究中,通常只有三个焦点:一是用范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即确定重要的事实;二是直接与范式的预测相比较,即理论与事实相一致;三是阐明范式理论的经验工作,解决范式理论的模糊性,以及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即阐明理论。总的来说,常规科学时期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让范式更具有说服力。 | ||
Line 109: | Line 109: | ||
'''·总结分析''' | '''·总结分析''' | ||
常规科学即是解谜。要解答常规研究问题,就需要解决各种复杂的谜。一个成功的人证明他是解谜高手,而谜所带来的挑战正是他前进的重要动力。如果一个问题被认为是一个谜,那么它必须有不止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作为它的特征。<ref>B.拉尔沃 ,刘钢.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为什么会引起惊异?[J].世界哲学,2004(03):19-34.</ref>也还必须有一些规则,以限定可接受的解的性质以及为获得这些解而采取的步骤。常规科学是一种高度确定性的活动,但它并不是完全由规则决定的,规则源于范式,但即使没有规则,范式仍然可以指导研究。 | 常规科学即是解谜。要解答常规研究问题,就需要解决各种复杂的谜。一个成功的人证明他是解谜高手,而谜所带来的挑战正是他前进的重要动力。如果一个问题被认为是一个谜,那么它必须有不止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作为它的特征。<ref name="刘钢惊异">B.拉尔沃 ,刘钢.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为什么会引起惊异?[J].世界哲学,2004(03):19-34.</ref>也还必须有一些规则,以限定可接受的解的性质以及为获得这些解而采取的步骤。常规科学是一种高度确定性的活动,但它并不是完全由规则决定的,规则源于范式,但即使没有规则,范式仍然可以指导研究。 | ||
==范式的优先性== | ==范式的优先性== | ||
Line 153: | Line 153: | ||
'''·总结分析''' | '''·总结分析''' | ||
发现始于意识到反常,即意识到自然界总是以某种方式违背范式的预言。于是,人们不断扩大对反常领域的探索,直到调整范式使得反常与预测一致为止。反常只在范式提供的背景下显现出来。范式越精确,覆盖范围越广,那么它作为反常的指示器就越灵敏。<ref | 发现始于意识到反常,即意识到自然界总是以某种方式违背范式的预言。于是,人们不断扩大对反常领域的探索,直到调整范式使得反常与预测一致为止。反常只在范式提供的背景下显现出来。范式越精确,覆盖范围越广,那么它作为反常的指示器就越灵敏。<ref name="范岱年" /> | ||
社会的进步总是归功于科学研究的突破,而科学研究的巨大突破往往出现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之中。科学革命源于反常和危机的出现,而要发现反常和危机,则要求科学研究者充满激情,带着“批判性思维”去提出和思考问题,并且勇于挑战权威。 | 社会的进步总是归功于科学研究的突破,而科学研究的巨大突破往往出现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之中。科学革命源于反常和危机的出现,而要发现反常和危机,则要求科学研究者充满激情,带着“批判性思维”去提出和思考问题,并且勇于挑战权威。 | ||
Line 243: | Line 243: | ||
科学革命是指科学发展中的非积累性事件,其中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被新范式所取代。然而为什么范式的转换被称之为革命?面对政治发展和科学发展之间的众多根本不同之处,有什么类似的特征能表明两者的历程中均有可称之为革命的事件发生呢? | 科学革命是指科学发展中的非积累性事件,其中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被新范式所取代。然而为什么范式的转换被称之为革命?面对政治发展和科学发展之间的众多根本不同之处,有什么类似的特征能表明两者的历程中均有可称之为革命的事件发生呢? | ||
第一,在政治发展和科学发展中,那种能导致危机的机能失灵的感觉都是造成革命的先决条件。第二,起初只是危机削弱着政治制度的功能,正如科学危机动摇了范式的支配地位一样,但是随着危机的深化,许多人就会献身于具体的改革行动。<ref | 第一,在政治发展和科学发展中,那种能导致危机的机能失灵的感觉都是造成革命的先决条件。第二,起初只是危机削弱着政治制度的功能,正如科学危机动摇了范式的支配地位一样,但是随着危机的深化,许多人就会献身于具体的改革行动。<ref name="范岱年" /> | ||
在竞争着的范式间做选择,必然会引出不能由常规科学的标准来解决的问题,相继范式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和不可协调的,所以科学革命是必然性的。 | 在竞争着的范式间做选择,必然会引出不能由常规科学的标准来解决的问题,相继范式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和不可协调的,所以科学革命是必然性的。 | ||
Line 271: | Line 271: | ||
科学家对观察和资料做出的诠释都预设了一个范式,但是它只能够阐发一个范式,而不能修正它,相反,常规科学最终只能导致反常和危机。 | 科学家对观察和资料做出的诠释都预设了一个范式,但是它只能够阐发一个范式,而不能修正它,相反,常规科学最终只能导致反常和危机。 | ||
也就是说,同一学科的不同范式之间存在着“不可通约性”。即,在科学革命和范式转换的过程中,新旧范式之间无法进行严格的比较。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中,常规科学的传统发生了变化,科学家们所探究的世界变得与他们以前的世界“不可通约”了。接受一个新范式的科学家会以与以前不一样的方式来看这个世界,所以说:在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ref | 也就是说,同一学科的不同范式之间存在着“不可通约性”。即,在科学革命和范式转换的过程中,新旧范式之间无法进行严格的比较。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中,常规科学的传统发生了变化,科学家们所探究的世界变得与他们以前的世界“不可通约”了。接受一个新范式的科学家会以与以前不一样的方式来看这个世界,所以说:在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ref name="刘钢导读" /> | ||
而不同学科的范式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不可通约性”。有人说“隔行如隔山”,不同的学科之间存在着许多的隔阂,它们可能语言不同,规则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但是,不同学科的范式间并不是完全隔绝的,相反,恰恰是因为学科之间存在着联系,使得学科交叉成为了可能。而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就出现在不同学科交叉的领域,这也是现在的科学研究越来越注重学科交叉的原因。 | 而不同学科的范式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不可通约性”。有人说“隔行如隔山”,不同的学科之间存在着许多的隔阂,它们可能语言不同,规则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但是,不同学科的范式间并不是完全隔绝的,相反,恰恰是因为学科之间存在着联系,使得学科交叉成为了可能。而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就出现在不同学科交叉的领域,这也是现在的科学研究越来越注重学科交叉的原因。 | ||
Line 327: | Line 327: | ||
'''·总结分析''' | '''·总结分析''' | ||
一个新理论总是最先浮现于少数几个人的心中,这些人最先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科学和世界。<ref | 一个新理论总是最先浮现于少数几个人的心中,这些人最先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科学和世界。<ref name="刘钢导读" />一般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那些产生危机的问题上,并且他们通常都很年轻,或者刚踏入这一领域不久,因此,比起其他同时代的同行而言,他们对旧范式的信奉就没有那么深。 | ||
对范式的检验发生在因无法解答谜题而引起危机,并且危机引发出现有范式的竞争之后。这种检验是两个敌对范式之间竞争的体现。起初,新范式的候选者可能只有少数支持者;然而,当它的论据逐渐变得更加具有说服力时,就会有更多的科学家发生转变,并且采用这种范式从事常规科学的研究。 | 对范式的检验发生在因无法解答谜题而引起危机,并且危机引发出现有范式的竞争之后。这种检验是两个敌对范式之间竞争的体现。起初,新范式的候选者可能只有少数支持者;然而,当它的论据逐渐变得更加具有说服力时,就会有更多的科学家发生转变,并且采用这种范式从事常规科学的研究。 | ||
Line 357: | Line 357: | ||
革命成功地解决了,于是科学取得了进步。然而,为什么进步是科学的一个显著特性呢?为什么像常规科学一样的事业会取得进步呢? | 革命成功地解决了,于是科学取得了进步。然而,为什么进步是科学的一个显著特性呢?为什么像常规科学一样的事业会取得进步呢? | ||
首先,科学的进步和其他领域中的进步并不是不同,但是大部分时间并没有竞争着的学派在质问彼此的目的和标准,这使得科学的进步更容易被察觉;其次,科学共同体总是与社会隔离,他们无须关心其他团体或学派的想法,并且他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试图解决的问题上去,从而能更快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科学共同体的教育培养的本性使得他们总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并且对危机的产生也有充分准备。<ref | 首先,科学的进步和其他领域中的进步并不是不同,但是大部分时间并没有竞争着的学派在质问彼此的目的和标准,这使得科学的进步更容易被察觉;其次,科学共同体总是与社会隔离,他们无须关心其他团体或学派的想法,并且他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试图解决的问题上去,从而能更快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科学共同体的教育培养的本性使得他们总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并且对危机的产生也有充分准备。<ref name="范岱年" /> | ||
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没有最终的目标,范式的转换并不等于科学的进步,新旧范式不分优劣。而我并不认同他的观点,我认为,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探究世界的本质,发展出一个能够解释所有现象的范式,而范式的转换就是通过新范式取代旧范式而进步的过程。 | 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没有最终的目标,范式的转换并不等于科学的进步,新旧范式不分优劣。而我并不认同他的观点,我认为,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探究世界的本质,发展出一个能够解释所有现象的范式,而范式的转换就是通过新范式取代旧范式而进步的过程。 |
Latest revision as of 02:12, 14 January 2022
摘要
196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1]的现世引领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这本书从科学史的方面研究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本质,认为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时代。[1]本文是在对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进行仔细研读后,研究科学发展从前范式时期到常规科学时期再到危机,最后通过科学革命进入下一个范式指导的常规科学时期的全过程,阐述了个人对“科学革命”以及“范式”的见解和思考。
引言
·核心内容
- 历史如果不被我们看成是轶事或年表的堆栈的话,那么,它就能对我们现在所深信不疑的科学形象产生一个决定性的转变。
- 如果科学就是流行教科书中所收集的事实、理论和方法的总汇,那么,科学家便是这样一批人:他们不管成功与否,都力求为这一特殊的总汇贡献一二。
- 常规科学——大多数科学家不可避免地要在其中花费他们一生的活动——是基于科学共同体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假定之上的。
- 科学共同体各部分之间的竞争,实际上一直是拒斥一种先前被公认的理论或采纳另一种理论的唯一的历史过程。
·总结分析
当今社会,在人们看来,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事实、理论和方法不断积累的过程,而科学史是一门记录成功积累过程和积累障碍的编年史学科。在我看来,这是个误区,我们在某些方面被教科书误导了。[2]
常规科学的形成和本质
通向常规科学之路
·核心内容
- 科学教科书阐发了公认的理论,列举出该理论许多的或所有的成功应用,并把这些应用与示范性的观察和实验进行比较。
- 以共同范式为基础进行研究的人,都承诺同样的规则和标准从事科学实践。
- 科学实践所产生的这种承诺和明显的一致是常规科学的先决条件,亦即一个特定研究传统的发生与延续的先决条件。
- 取得了一个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类更深奥的研究,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
- 任何关于科学家的定义,若将这些不同学派的富有创造性的成员排除在外,那也就将他们的现代继承者排除出去了。
- 历史向我们提示出,通向一种坚实的研究共识的路程是极其艰难的。
- 电学研究的有效性和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它从社会学角度证明了弗兰西斯*培根的这样一句深刻的方法论格言:“真理从错误中比从混乱中更容易出现。”
·总结分析
首先,明确两个基本概念:“常规科学”和“范式”[1]。我认为,“常规科学”是指以一定的科学成果为基础的研究,这些科学成果,是科学共同体进一步实践的基础。“范式”是有一批坚定的支持者的成就,这些成就使他们脱离了其他竞争性的科学活动模式,并能不断为新的实践者留下未解决的问题。此外,在共同范式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人,都遵循同样的科学实践规则和标准。
在科学发展的初期,学派林立,争论不休。而范式的建立结束了这场争论,使事实的收集和理论的阐明成为一项极具指导性的活动,并激励科学家们从事更为准确和深入的工作。
“范式”本质上是一个理论体系和框架。系统框架内范式的理论、规则和法律得到普遍接受。[3]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系、参照系和基本模式,运用科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范式本质上是一个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根据既定的用法,范式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我用这个词来解释科学实践中一些公认的例子——包括法律、理论、应用、仪器和设备——为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模型。”范式是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它是科学家小组接受的一组假设、理论、规范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事情形成了科学家们心理上的共同信念。[4]
社会事实范式 | 社会行为范式 | 社会批判范式 | 社会释义范式 | |
目的 | 理解、预测和控制社会事实 | 理解社会行为及决定或影响人类社会行为的内外部因素 | 强烈批判现实社会,强调知识的反思性及指导行动的意义 | 理解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个人行动的主观意义,以及这种意义对行动者和社会现实的影响 |
假设 | 人的行为是社会结构的派生现象 | 社会行为或受制于外部刺激因素或受制于人类的本能 | 事物的本质存在于对现实的否定之中 | 社会现实是由人的有意义的社会行为建构的 |
方法 | 社会调查方法 | 实验室实验 | 历史—社会的分析方法 | 实地研究 |
理论 | 结构—功能理论和冲突论 | 功利主义帕雷托最优,精神分析理论 |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法兰克福学派 | 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日常生活方法论等 |
常规科学的本质
·核心内容
- 一个范式就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范式在它最初出现时,它的应用范围和精确性两方面都是极其有限的。
- 常规科学的目的既不是去发现新类型的现象,事实上,那些没有被装进盒子内的现象,常常是完全视而不见的;也不是发明新理论,而且往往也难以容忍别人发明新理论。相反,常规科学研究乃在于澄清范式所已经提供的那些现象与理论。
- 常规科学又具有一种内在机制,每当造成这些限制的范式不能有 效地发挥作用时,它能保证使束缚研究的那些限制变得松弛。
·总结分析
那么,如果一个科学共同体接受了单一的范式之后,这种范式所允许的更专业和更深入的研究的本质是什么?
在我看来,范式就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也是一个需要在更严格的条件下进一步定义的对象。当范式首次出现时,其应用范围和准确性极为有限。因此,常规科学的目的不是发现新现象和理论,而是要澄清范式所提供的现象和理论。[5]
我认为,在常规科学的研究中,通常只有三个焦点:一是用范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即确定重要的事实;二是直接与范式的预测相比较,即理论与事实相一致;三是阐明范式理论的经验工作,解决范式理论的模糊性,以及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即阐明理论。总的来说,常规科学时期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让范式更具有说服力。
常规科学的基本特征是积累和继承,是在范式控制下解决难题的活动。在常规科学时期,与范式发展预期相反的异常现象普遍存在,但科学家可以根据范式探索异常区域,直到范式理论调整,使异常现象成为预期的事物。科学家进行常规科学研究的动机是科学家对范式的信念。
常规科学即是解谜
·核心内容
- 解答常规研究问题,即以一种新的方式实现预期,这就需要解决各种复杂的仪器方面、概念方面以及数学方面的谜。
- 成功的人,证明自己是一位解谜专家,而链所提出的挑战正是驱使他前进的重要力量。
- 如果一个问题被看成是一个谜,那么这个问题必定要有一个以上确定的解为其特征。也还必须有一些规则,以限定可接受解的性质和获得这些解所采取的步骤。
- 常规科学是一种高度确定性的活动,但它又不必要完全由规则所确定。
·总结分析
常规科学即是解谜。要解答常规研究问题,就需要解决各种复杂的谜。一个成功的人证明他是解谜高手,而谜所带来的挑战正是他前进的重要动力。如果一个问题被认为是一个谜,那么它必须有不止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作为它的特征。[6]也还必须有一些规则,以限定可接受的解的性质以及为获得这些解而采取的步骤。常规科学是一种高度确定性的活动,但它并不是完全由规则决定的,规则源于范式,但即使没有规则,范式仍然可以指导研究。
范式的优先性
·核心内容
- 共有范式的确定不是共有规则的确定。
- 事实上,范式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有任何整套的规则存在。
- 范式比能从其中明白地抽象出来进行研究的任何一组规则更优先、更具约束力、更加完备。
- 正如我们在前面已充分讨论过的那样,发现曾指导过特定常规科学研究传统的诸规则极其困难。
- 除了抽象规则外,范式还通过直接模仿以指导研究。
- 当科学家对关于他们领域的基本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发生争论时,寻求规则便获得了一种通常所没有的功能。但只要范式未受损害,那么即使对合理性没有一致意见或对合理性根本无任何考虑,范式仍能发挥其指导功能。
- 范式代替规则将使我们对科学领域和专业的多样性更容易理解。
·总结分析
共同范式的确定不是共同规则的确定,范式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存在任何一套完整的规则。范式比从中抽象出来的规则更具有优先性、约束力和完整性,并且它们可以在不受规则干预的情况下就能够确定常规科学。[7]
范式具有优先性:第一,极难发现指导过常规科学研究的规则;第二,范式植根于科学教育的本质;第三,只要范式不被破坏,即使对合理性没有共识,范式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第四,范式代替规则将使我们更容易理解科学领域和专业的多样性。
科学危机和革命的发生和机制
反常与科学发现的突现
·核心内容
- 常规科学的目的不在于事实或理论的新颖性,而当常规科学成功时,也无新颖性的发现可言。
- 发现始于意识到反常,即始于认识到自然界总是以某种方法违反支配常规科学的范式所做的预测。
- 不管是否意识到,只要科学家决定使用某种特定的仪器,并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使用它,那就等于做了这样一个假定,即:只有某些类型的情况会发生。
- 所有导致新类型现象出现的发现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先意识到反常,观察与概念认识上逐渐地并且同时地突现,以及范式范畴与程序的随之改变,而这种改变又往往伴随着阻力。
- 反常只在范式提供的背景下显现出来。范式越精确,涵盖面越广,那么它作为对反常的一个指示器就越灵敏。
·总结分析
发现始于意识到反常,即意识到自然界总是以某种方式违背范式的预言。于是,人们不断扩大对反常领域的探索,直到调整范式使得反常与预测一致为止。反常只在范式提供的背景下显现出来。范式越精确,覆盖范围越广,那么它作为反常的指示器就越灵敏。[5]
社会的进步总是归功于科学研究的突破,而科学研究的巨大突破往往出现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之中。科学革命源于反常和危机的出现,而要发现反常和危机,则要求科学研究者充满激情,带着“批判性思维”去提出和思考问题,并且勇于挑战权威。
危机与科学理论的突现
·核心内容
- 科学发现既是范式变化的原因,又是范式变化的结果;而且隐含在这些发现中的变化,既是建设性的,又是破坏性的。
- 在科学中,事实和理论、发现和发明并没有绝对而永久的区分。
- 如果说反常意识在新现象的突现中起着作用,那么谁也不会对一种类似的但更深刻的意识是所有可接受的理论变化的必要条件这一点感到惊奇。
- 对一个科学理论来说,极为成功绝不是完全的成功。
- 技术崩溃依然是危机的核心。
- 一个新理论只有在常规的问题解决活动宣告失败之后才突现出来。
- 导致理论崩溃的那些问题都是那些早已被认识到了的问题。
- 科学哲学家们已经一再论证过,对于任何一组已知的资料,总可以建构出一个以上的理论。
- 科学史表明,尤其在新范式的早期发展阶段,发明出这样一种替代的理论也不是很困难的。
- 只要范式提供的工具能继续表现出有能力解决它所规定的问题,通过有信心地使用这些工具,科学就能得到最快和最深人的发展。
- 科学中像制造业中一样,更换工具是一种浪费,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会这么做。危机的意义就在于:它指出更换工具的时机已经到来了。
·总结分析
由于常规科学活动不是为了追求发现,更不是为了直接追求发明新理论,那么新理论怎么能从常规科学中产生出来呢?
发现始于意识到反常,当反常增多,使得它所涉及的领域处于日益增长的危机中时,它便要求大规模的范式破坏。所以,在新理论的突现之前,一般都有一段专业不安全感时期。正是因为反常的增多,使得科学共同体感到不安,旧的范式面临着危机,于是新的范式便成为了可能。
新理论的出现有四个特点:第一,在常规的问题解决方法失败后才出现新理论;第二,理论的崩溃作为危机的信号,在新理论兴起前的一二十年就已出现了,新理论就像是对危机的直接回答;第三,导致理论崩溃的问题早就被认识到了;第四,导致危机的每一个问题的解,在危机之前就已经被预见到的,但是这些预见却被忽视了。[2]
只要范式所提供的工具仍然有能力解决它所规定的问题,科学就可以通过自信地使用这些工具得到最快和最深入的发展。更换工具是一种浪费,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会这么做,危机的意义在于:它指出更换工具的时机已经到来了。
对危机的反应
·核心内容
- 拒斥一个范式而又不同时用另一个范式去取而代之,也就等于拒斥了科学本身。
- 不存在无反例的研究。
- 危机的存在本身并不能使一个谜转变成一个反例。谜和反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相反,由于范式变形的增多,危机使常规解谜规则变得松弛,最终容许一种新范式突现。
- 常规科学必须不断地力求使理论和事实更加密切地一致起来,而这样的活动会很容易地被看成是检验或看成是寻求证实或否证。其实不然,它的目标是解谜,而只有假定范式的有效性,谜的存在才有可能。
- 危机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对它的自觉认识。
- 所有危机都始于范式变得模糊,随之而使常规研究的规则松弛。
- 从一个处于危机的范式,转变到一个常规科学的新传统能从其中产生出来的新范式,远不是--个累积过程,即远不是一个可以经由对旧范式的修改或扩展所能达到的过程。
- 宁可说,它是一个在新的基础上重建该研究领域的过程,这种重建改变了研究领域中某些最基本的理论概括,也改变了该研究领域中许多范式的方法和应用。
- 在解谜的模式上,也还存在着一个决定性的差异。当转变完成时,专业的视野、方法和目标都将改变。
·总结分析
危机本身并不能使谜转变成反例,谜和反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由于范式变形的增多,危机使常规解谜规则变得松弛,最终容许一种新范式突现。[8]
从一个处于危机的范式转变到一个新范式,远不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即不能经过对旧范式的改造所达到。可以说,这个过程是在新的基础上重建该研究领域,这种重建改变了研究领域中某些最基本的理论和许多范式的方法和应用。在解谜的模式上,也还存在着一个决定性的差异,当转变完成时,专业的视野、方法和目标都将发生改变。[9]
科学革命的本质与必然性
·核心内容
- 科学革命在这里是指科学发展中的非累积性事件,其中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为一个与其完全不能并立的崭新范式所取代。
- 政治革命通常是由于政治共同体中某一些人逐渐感到现存制度已无法有效应付当时环境中的问题而引发的,这些制度也构成当时环境的一部分。
- 科学革命也起源于科学共同体中某一小部分人逐渐感觉到:他们无法利用现有范式有效地探究自然界的某一方面,而以前范式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是起引导作用的。
- 在政治发展和科学发展中,那种能导致危机的机能失灵的感觉都是造成革命的先决条件。
- 起初只是危机削弱着政治制度的功能,正如科学危机动摇了范式的支配地位一样。日益增多的个人开始疏离政治生活并逐渐偏离常规。随着危机深化,其中许多人就会献身于具体的改革行动,以期变换制度,重建社会。
- 虽然革命在政治制度的演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这恰好是因为革命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的、只与制度有关的事件。
- 在科学的演进中,新知识所取代的是无知,而不是与之不相容的另一种知识。
·总结分析
科学革命是指科学发展中的非积累性事件,其中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被新范式所取代。然而为什么范式的转换被称之为革命?面对政治发展和科学发展之间的众多根本不同之处,有什么类似的特征能表明两者的历程中均有可称之为革命的事件发生呢?
第一,在政治发展和科学发展中,那种能导致危机的机能失灵的感觉都是造成革命的先决条件。第二,起初只是危机削弱着政治制度的功能,正如科学危机动摇了范式的支配地位一样,但是随着危机的深化,许多人就会献身于具体的改革行动。[5]
在竞争着的范式间做选择,必然会引出不能由常规科学的标准来解决的问题,相继范式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和不可协调的,所以科学革命是必然性的。
科学革命的几方面重要意义
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
·核心内容
- 从现代编史学的眼界来审视过去的研究纪录,科学史家可能会惊呼:范式一改变,这世界本身也随之改变了。
- 尽管如此,范式改变的确使科学家对他们研究所及的世界的看法变了。
- 仅就他们通过所见所为来认知世界而言,我们就可以说:在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 接受一个新范式的科学家会以与以前不一样的方式来看这个世界。
- 科学革命中所发生的事情,并不能全部归结为对个别的不变的资料的重新诠释。
- 正如我们已看到的,常规科学最终只能导致识别出反常及导致危机。而所有这些反常和危机只能以一种像格式塔转换式的比较突然而无结构的事件来结束,而不是以思虑和诠释来消解。
- 但是,要使自然界符合一个范式是很困难的。这就是为什么常规科学的谜题如此具有挑战性以及没有范式指导的测量如此罕有地得出任何结论的原因。
·总结分析
科学家对观察和资料做出的诠释都预设了一个范式,但是它只能够阐发一个范式,而不能修正它,相反,常规科学最终只能导致反常和危机。
也就是说,同一学科的不同范式之间存在着“不可通约性”。即,在科学革命和范式转换的过程中,新旧范式之间无法进行严格的比较。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中,常规科学的传统发生了变化,科学家们所探究的世界变得与他们以前的世界“不可通约”了。接受一个新范式的科学家会以与以前不一样的方式来看这个世界,所以说:在革命之后,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2]
而不同学科的范式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不可通约性”。有人说“隔行如隔山”,不同的学科之间存在着许多的隔阂,它们可能语言不同,规则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但是,不同学科的范式间并不是完全隔绝的,相反,恰恰是因为学科之间存在着联系,使得学科交叉成为了可能。而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就出现在不同学科交叉的领域,这也是现在的科学研究越来越注重学科交叉的原因。
革命是无形的
·核心内容
- 科学家和普通人对创造性的科学活动的印象,都出自同一个权威性的来源。这个来源部分出于重要的功能方面的理由,系统地隐瞒了科学革命的存在和意义。
- 至于这一权威性来源,我想到的主要是科学教科书以及模仿它们的普及读物和哲学著作。
- 然而由于教科书是使常规科学得以延续下去的教学工具,每当常规科学的语言、问题结构或标准改变时,教科书就得全部或部分重写。
- 总之,它们在每次科学革命以后都必须重写。而且一旦重写,它们不可避免地会隐瞒革命的作用,甚至隐瞒产生了它们的这一次革命的存在。
- 因而无论是从事研究的科学家还是教科书的一般读者,除非他亲身经历过一次革命,否则其历史感只能触及这个领域中最近一次革命的结果。
- 为着一些明显的和功能性的理由,科学教科书只会提到一部分过去科学家的工作,即那些很容易看成对书中范式问题的陈述和解答有贡献的部分。
- 部分由于选择,部分由于歪曲,卓期科学家所研究的问题和所遵守的规则,都被刻画成与最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革命的产物完全相同。
- 无怪乎在每一次科学革命之后,教科书以及它们所蕴涵的历史传统都必须重写。也无怪乎随着它们被重写,科学再一次看上去大体像是个累积性事业。
- 即教科书的表述方式影响着我们对科学发展的印象。
·总结分析
科学家和普通人对创造性的科学活动的印象,都出自同一个权威性的来源,即科学教科书。出于某些原因,这个来源总是有选择地提起过去的科学工作,使得科学看上去像是个积累性事业。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往往会感觉革命是“无形”的。
由于教科书是使常规科学得以延续下去的教学工具,在每次科学革命以后,教科书就必须重写,并且会不可避免地隐瞒革命的作用及其存在。因而,除非人们亲身经历过一次革命,否则他们就只能感触到最近一次革命之后的结果。
革命的解决
·核心内容
- 不论是一个发现或一个理论,任何对自然的新诠释都首先浮现于一个或少数几个人的心中。
- 一般来说,他们的注意力都全部集中于那些产生危机的问题上;此外,他们通常都非常年轻,或踏人深受危机困扰的领域才不久,因此比起大部分同时代的同行而言,他们对由老范式决定的世界观和各种规则的信奉就没有那么深。
- 就一个从事常规科学的人而言,研究者是一个谜题的解答者,而不是一个范式的检验者。
- 因此,对范式的检验,只会发生在科学家总是无法解答一个重要的谜题而引起危机之后;而且即使在那时,它也只发生在危机意识已经引发出一个现有范式的竞争者之后。
- 在各门科学中,这种检验并不像解答谜题,只涉及单一范式与自然界之间的比较。相反,范式检验是作为两个敌对范式之间为争取科学共同体的忠心而竞争的一部分而出现的。
- 如果新范式在定量方面展示出某种优于旧范式的精确性,那么上述这类宣称就特别可能成功。
- 迄今所讨论的关于新范式的所有论证,都是基于竞争者之间解题能力的比较。
- 虽然历史学家总能找到几个人(例如普利斯特列)几乎不讲道理地死命抗拒下去,但是他也难以找出某一点,在这一点上这种抗拒便变成是不合逻辑的或不科学的了。
- 他最多只能说:在整个专业共同体都已改宗后,那些继续抗拒下去的人事实上已不再是科学家了。
·总结分析
一个新理论总是最先浮现于少数几个人的心中,这些人最先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科学和世界。[2]一般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那些产生危机的问题上,并且他们通常都很年轻,或者刚踏入这一领域不久,因此,比起其他同时代的同行而言,他们对旧范式的信奉就没有那么深。
对范式的检验发生在因无法解答谜题而引起危机,并且危机引发出现有范式的竞争之后。这种检验是两个敌对范式之间竞争的体现。起初,新范式的候选者可能只有少数支持者;然而,当它的论据逐渐变得更加具有说服力时,就会有更多的科学家发生转变,并且采用这种范式从事常规科学的研究。
通过革命而进步
·核心内容
- “科学”这一名词在很大程度上是留给那些确实以明显的方式进步的领域的。
- 下面这些问题或许才是真正的问题:为什么我这个领域不能像比如说物理学家那样地向前发展?
- 可是,认识到我们倾向于把任何具有进步标志的领域都看作科学,只能够澄清、而不是解决我们目前的困难。问题依然存在:为什么进步会是本文所描述的科学这一以技艺和标去从事的事业中如此显著的一个特征?
- 一个领域取得进步是否就因为它是一门科学,抑或它是一门科学是否就因为它获得进步?
- 科学的进步和其他领域中的进步并不是不同种的东西,但是因为大部分时间并没有竞争着的学派在质问彼此的H的和标准,这使得一个常规科学共同体的进步更容易被察觉。
- 在一个科学家培养教育的最后阶段以前,教科书都系统地取代了那些使它们的写作成为可能的创造性的科学文献。
-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科学共同体是解决它的范式所规定的问题或谜题的极为有效的工具。
- 至少对于他们来说,革命的结果必须是进步,而且他们处于优越的地位,可以使其共同体的未来成员以同样的方式去看待过去的历史。
- 本文所描述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原始开端出发的演化过程,其各个相继阶段的特征是对自然界的理解越来越详尽,越来越精致。但是,这一进化过程不朝向任何目标。
·总结分析
革命成功地解决了,于是科学取得了进步。然而,为什么进步是科学的一个显著特性呢?为什么像常规科学一样的事业会取得进步呢?
首先,科学的进步和其他领域中的进步并不是不同,但是大部分时间并没有竞争着的学派在质问彼此的目的和标准,这使得科学的进步更容易被察觉;其次,科学共同体总是与社会隔离,他们无须关心其他团体或学派的想法,并且他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试图解决的问题上去,从而能更快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科学共同体的教育培养的本性使得他们总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并且对危机的产生也有充分准备。[5]
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没有最终的目标,范式的转换并不等于科学的进步,新旧范式不分优劣。而我并不认同他的观点,我认为,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探究世界的本质,发展出一个能够解释所有现象的范式,而范式的转换就是通过新范式取代旧范式而进步的过程。
总结
科学的发展并不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更像是朝代的更替。科学发展的前范式时期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和理论就像诸侯国一样,争论不休、战火不断;而当某一理论显示出它明显的优势之后,便能够统一这一领域,使科学的发展进入范式指导的常规科学时期,就像是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当常规科学之中出现了反常,便预示着这一王朝即将覆灭,随之而来的是如南北朝时期般的国家分裂,科学处于危机之中,没有一个范式能够一统江湖;在危机之中,如果某一势力逐渐变强,便能再一次统一全国,科学也进入了由新范式指导的新的常规科学时期。新范式通过科学革命取代旧范式,就像是新王朝通过政治革命取代旧王朝,社会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朝代更替中不断发展,而科学则通过一次次的科学革命,不断地更换范式而进步。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8(4):37-41.
- ↑ 2.0 2.1 2.2 2.3 刘钢.《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读[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 ↑ 连冬花.从“科学革命的结构”看创新——对创新的一般性规律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5):4-7.
- ↑ 冯向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4(3):100-108.
- ↑ 5.0 5.1 5.2 5.3 托马斯*库恩著,范岱年,纪树立等译.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J].2004.
- ↑ B.拉尔沃 ,刘钢.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为什么会引起惊异?[J].世界哲学,2004(03):19-34.
- ↑ 方芳.科学经典翻译中的偏失及传播——以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为例[J].中国翻译,2019,040(003):141-149.
- ↑ 孙永平.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哲学遗产[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01):16-18+126.
- ↑ 纪树立.论库恩的“范式”概念[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0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