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of "共振价键理论"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Created page with " 在凝聚体物理学中,共振价键理论(英语:resonating valence bond theory,简称RVB)是一种试图解释高温超导(尤其是铜氧化物超导体...") |
|||
Line 1: | Line 1: | ||
在凝聚体物理学中,共振价键理论(英语:resonating valence bond theory,简称RVB)是一种试图解释高温超导(尤其是铜氧化物超导体)的理论模型。1987年,美国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和印度物理学家Ganapathy Baskaran提出了该理论。此理论认为在铜氧化物晶格中,邻近铜原子相互作用形成价键,将它们固定在位置上。然而,经过掺杂之后,这些电子可以像库柏对一样运动而形成超导现象。安德森在他1987年发表的论文中认为掺杂铜氧化物中超导的起源是(非超导态的)铜氧化物的莫特绝缘体特性。共振价键理论是在赫巴德模型和t-J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用于研究强关联材料。 | 在凝聚体物理学中,共振价键理论(英语:resonating valence bond theory,简称RVB)是一种试图解释高温超导(尤其是铜氧化物超导体)的理论模型。1987年,美国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和印度物理学家Ganapathy Baskaran提出了该理论。此理论认为在铜氧化物晶格中,邻近铜原子相互作用形成价键,将它们固定在位置上。然而,经过掺杂之后,这些电子可以像库柏对一样运动而形成超导现象。安德森在他1987年发表的论文中认为掺杂铜氧化物中超导的起源是(非超导态的)铜氧化物的莫特绝缘体特性。共振价键理论是在赫巴德模型和t-J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用于研究强关联材料。 | ||
[[First Property::SOMESGDSGSGDS]] | |||
[[Category:Super Conductor Theory]] |
Latest revision as of 03:39, 8 December 2021
在凝聚体物理学中,共振价键理论(英语:resonating valence bond theory,简称RVB)是一种试图解释高温超导(尤其是铜氧化物超导体)的理论模型。1987年,美国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和印度物理学家Ganapathy Baskaran提出了该理论。此理论认为在铜氧化物晶格中,邻近铜原子相互作用形成价键,将它们固定在位置上。然而,经过掺杂之后,这些电子可以像库柏对一样运动而形成超导现象。安德森在他1987年发表的论文中认为掺杂铜氧化物中超导的起源是(非超导态的)铜氧化物的莫特绝缘体特性。共振价键理论是在赫巴德模型和t-J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用于研究强关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