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舒昂 每周课堂记录
课程笔记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书笔记
书本内容梳理
《结构》一书第一次对范式这一概念做出了清晰的阐述,引入了常规科学、危机、反常和革命的概念,建立起了科学研究发展的基本规律[1]。本文将这本书的内容从逻辑上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常规科学与科学共同体
常规科学指坚实的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成就基础上的研究,是一种解谜活动。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现象与理论的一致、用现存理论预测有用的信息、阐明理论的问题。常规科学的目的不在于产生新的概念或者方法,因此它看上去似乎无足轻重。但库恩明确地表明科学研究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常规科学的过程中,常规科学的重要意义在于扩展已有范式的适用范围和精确程度,作为“反常指示器”而存在。 在《结构》中,库恩对科学共同体的阐述是在同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科学家,他们拥有共同的公认的研究基础,有共同的一组研究问题。概括的来讲,就是在相同范式指导下的科学家们组成的团体。科学共同体是生产科学知识的单位,是进行科学认知的最小单位。在19世纪之前,科学研究还是一种个人行为,而如今,科学研究是一项庞大的,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工作,因此科学认知的最小单位就不再是个人而是科学团体。
核心概念——范式与不可通约性
范式的概念
在库恩看来,范式是某些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仪器等。范式能够吸引一大批拥护者使他们脱离其他科学研究模式;同时范式又给出一组框架内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具备以上两个特征,一套理论或是一组事实才可以被称之为范式。范式是来源于科学共同体的。想要研究一个范式就必须要分析一个科学共同体的研究行为,分析这个共同体研究的基础,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途径……范式就是这些“团体承诺”的集合,也就是“共有的范例”[2]。
不可通约性
虽然《结构》中没有专门的一部分来讲述不可通约性,但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是库恩的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点。范式是科学共同体认知世界的方式和角度,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有着不同的知觉[3];新旧范式之间使用了一些相同的表述或是词汇,但是对这些表述的理解却完全不同,这更加使得不同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分歧增加,这也就是范式的不可通约性。正因为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库恩才会选择范式而不是共有规则或是学科作为研究科学发展的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