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濠旗

From PKC
Revision as of 06:33, 18 October 2021 by 2020013298 (talk | contribs)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杨濠旗
First Name Haoqi (濠旗)
Last Name Yang (杨)
Wikipedia no entry
wikidata [[wikidata:{{{wikidata}}}|{{{wikidata}}}]]
Gender Male
Birthday September 4, 2002
Still alive TBD


This person's name is Haoqi (濠旗) Yang (杨).

Short Bio

TEEP 0, Xingjian College, Tsinghua University

杨濠旗 认知基础2021年秋 主页


Logic Model (认知基础2021学习规划_陈哲睿) Template:LogicModel 10 18, 2021
Abstract Specification
Context 陈哲睿 2021年秋学习背景
Goal (1)学习PKC使用。

(2)了解如何进行跨越学科的快速学习,拥有跨越学科的认知。

(3)使用偏序集的方法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流行病学,然后做出流行病学的范式革命的梳理。

Success Criteria 能够熟练掌握维基的语法,编写相应的文件对课程的心得和体会进行整理以及记录,用来在之后进行总结和复习。并且对于跨越的学科相关概念能够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认知。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Given Inputs When Process is executed... Then, we get Outputs
(1)科学革命结构一书将会丰富我的认知。

(2)课程中老师讲到的新的概念和引入的新的思维方式也将会打开我的思路。

(3)课堂上的PPT提供的超链接提供了很多额外的资源,可以丰富我写作的内容。

(1)每周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并且做好读书笔记。

(2)上课时进行认真的记录,课后进行总结。

(3)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了解。

(1)完成个人主页的设计。(本页)

(2)阅读科学革命的结构,尝试获得新的认知体会。

(3)使用偏序集的观点来审视流行病学,从而重新组织流行病学的范式革命过程,完成Final Project。

(4)每周课程小结。

(5)维基语法总结。

Boundary/Safety Conditions of 认知基础2021学习规划_陈哲睿
(1)对于课堂上提到的某些概念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准确的理解。

(2)对于老师提供的英文资料无法快速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3)对于老师PPT上面的超链接材料的使用不够充分,由于提供的材料较多,并且比较复杂。

Basic Info

Name Haoqi Yang Class TEEP 0
Date of Birth 2002.9.4 Gender Male
Institution TEEP 0, School of Areospace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 E-mail yang-hq20@mails.tshinghua.edu.cn

课程感悟

第2周:

   诚如老子所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每一门学科在时空频域上的发展脉络和知识结构均可以划分至不同的namespaces中,对namespaces的分类则需要用到群论和λ代数的知识,而对namespaces最精简、最本质的概括(或者说命名)则是key-value pairs。不同构型的namespaces有不同的容量和读写效率,故而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知识容量急遽扩大、工业4.0推进如火如荼的今天,进行NsM(namespace management)显得格外重要。这也便是Personal Knowledge Container创立的初衷和使命。

第3周:

   本次课程展示了比较不同复杂系统的“度量衡”。复杂系统本质上由一系列微小的基点及其互作关系组成,其整体结构可由范畴论中的“偏序集”概念描绘。偏序集是一种二维网格状的拓扑结构,其不同基点之间存在多种对称破缺的关联,这些关联具有反身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现实中的复杂系统或许不能用一个偏序集简单描述,而要使用命名空间中不同变量(如时间、空间等)进行不同层次的刻画,好比电子地图中不同地址以道路、管路、线路和地理区位等不同要素相互关联,交织成一张庞大而精密的平面网格。
   不同复杂系统间除却“偏序集”这一最根本的数学刻画,还在多个不同层次上存在着相似性。恰如矗立于Memphis的Rosetta stone所表征的那样,不同学科在研究对象、方法论、发展循环等层面上存在可比性。实际上,不同学科庞大的命名空间均可以量化为具有相似算子的内积空间,拥有加、减、内积、指、对等共有的运算模式,在此基础上衍生的算子即为不同学科的方法论,而命名空间的整理和算子的更新迭代即为其发展循环。

对于课程内容的建议

   1、虽然顾老师通常使用英文进行文献阅读和日常沟通交流,但能否请您在授课时尊重中文的语法结构,尽量不要使用过长的、带有过多定语和状语的从句,方便我们理解授课内容。
   2、PPT内容详尽、逻辑清晰,但总量偏大,导致您上课时在每页PPT上停留的时间不足,无法对每页PPT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展开。希望您能适度优化PPT的namespaces,或者在授课时突出主线。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

第2-5章:

   库恩在本书绪论中开宗明义,否定了传统科学史界的线性历史观,并试图诠释性地将科学的发展视为不同信念在一定的偶然性因素作用下进行竞争、优选和更替的过程。在第二至五章中,库恩将绪论中的“信念”一词提炼为“范式”,并主要论述了“常规科学”的概念,介绍了常规科学的起源、发展及本质。他将范式定义为由公设、定律、理论、仪器设施及应用所构成的整体,这一整体为绝大多数学术共同体成员所公认和拥护,指导他们从事日常研究和实践,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尚有不少有待解决的疑难问题。“常规科学”是与前范式时期相对混乱的研究状况相对照的概念,其主要任务是解决范式中遗留的疑难问题。其研究焦点包括如下三类:研究反映范式本质的重要事实、考察范式与事实的符合情况和使范式趋于明晰和精确。

第6-8章:

   第六至八章中,库恩介绍了不同范式更替过程的前奏——反常的出现、积累和危机的产生。反常在发现之初只会被视为与现行理论的预期相悖的一个特例。为了解决这些特例,研究者不得不对现行理论进行一定的修改,但并不会立即抛弃旧有的范式。随着反常的数目不断积累,现行理论在一次次的修改中逐渐变得臃肿模糊,对于解决疑难问题的指导作用逐渐降低。这便是所谓的“危机”,而这样的危机将会导向后续的范式更替,即“科学革命”。

第9-10章:

   第九和第十章中,库恩详细阐释了科学革命的概念和特征。科学革命中,研究者经历了一个类似“格式塔转换”的过程,虽然研究对象仍处于同一个客观世界中,但研究者在迥异的世界观下看到了一幅与过去不同的图景。新旧范式并不相容,因为只有一个恒真的体系才能指导科学研究,并通过体系内部的推导或体系与现实的比对而导出矛盾。如若旧范式的公设可以被任意修正,则违背了上述说明。

第11-13章:

   第十一至十三章中,库恩讨论了基于科学革命的其他衍生命题。第十一章中,库恩通过介绍科学教育中教科书的作用论述了“线性历史观”误区的来由。第十二章中,库恩详细阐述了促使科学共同体的大部分成员转变范式的因素,并思考了对不同范式进行比较的可行性。最后,在第十三章中,库恩辨析了科学研究中“进步”的含义,并讨论了科学为何能以点断式的时间结构通过革命而持续发展。

总结:

参考文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tially_ordered_set